.jpg)
领悟交易的 过程,其实就是实践的过程。
是发现自己、 战胜自己的过程。
修行者多,收获者少。
多少次问自己,为什么要 选择这个行业?我不怕告诉你真相。
我曾多次想 摆脱它,但我无法摆脱它。
只要有别的选择,我就不会选择 外汇交易。
真的,这句话让我感受到了六道轮回的痛苦,觉得自己 在天堂。
在 地狱与地狱之间徘徊的滋味,偶尔 想起来,那是一场大笑的梦,也许我还在梦中,也许 我又 开始了另一场梦。
此外,汇率走势可能还受到包括 加拿大在内的跨境 债券发行的影响。
加拿大宣布发行疫情以来首支美元债券。
英镑兑美元一度 上涨1.24%至1.4158,为2月25日以来最高水平;西太平洋银行外汇策略主管RichardFranulovich表示, 看空美元的势头将足以令欧元 在未来几天保持更高水平,逼近1.42上方。
交易员称,英镑还受到企业和期权 买盘提振,宏观账户也 有意重新建立英镑 多头头寸。
美元兑日元上涨0.19%至108.81,此前一度攀升0.4%,创4月29日以来最高 涨幅。
澳元、加元、 纽元等商品货币盘中涨幅收窄,澳元兑美元跌0.18%至0.7830,早些时候一度上涨0.6%至2月下旬以来的最高水平;纽元兑美元一度上涨0.37%至0.7305。
美元兑加元下跌0.44%至1.2098,为2017年9月以来最低水平。
6月1日, 人民币对美元交投于6.37附近。
截至北京时间16:55,美元/离岸人民币报6.3755,美元/在岸人民币报6.3759。
市场强烈 做多人民币的情绪有所缓和。
央行5月30日宣布将外汇存款准备金从5%上调至7%后,人民币短线走弱近200点至6.37附近,当日 人民币对美元一度飙升至6.357的近三年高位,较去年接近7.2的水平飙升超11%。
外界普遍认为,通过这个较大比例调整的举措可以适度地抽紧市场的外汇流动性,减少金融机构手中外汇资金对市场上的供给,以改变外汇市场供求关系,从而减缓人民币 升值的压力。
不过,接受第一财经采访的外资行金融市场部负责人和交易员认为,未来美元 指数才是关键。
“今天中间价实际比模型预测的要弱了近16个点(人民币更弱),幅度比几周前更大,这似乎也体现了央行不希望看到羊群效应,”一外资行外汇交易员对记者表示,“其实30日升准涉及的整体外汇资金约200亿美元,比起日均400亿美元的交易量仍很小,但释放了强烈的象征性意义。
未来美元指数的走势是决定人民币的主因,需要关注这周五的非农数据是否还会‘爆冷’。
” 央行释放强烈信号 5月28日,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报97.95,创近五年来高点。
今年以来该指数累计升3.48%,SDR篮子指数升3.03%,BIS指数升3.57%。
2020年上述三大指数则分别升3.77%、3.78%和2.64%,逆转了2019年的跌势。
CFETS一篮子指数一年以来的涨幅为6.82%,人民币对美元的一年涨幅为9.95%,可见其他货币可能升值幅度更大过人民币;但今年以来,人民币的涨势明显相对其他货币有所加速,印度疫情引发的供应链担忧也导致人民币被动升值。
人民币对美元年初至今实则升值不到2%,但CFETS一篮子指数年初以来涨幅为3.48%。
面对一致的做多预期,加之此前市场一度传出“央行刻意推动人民币升值以抵消输入性通胀”的揣测,导致此前市场做多情绪强烈。
不过,央行很快就表了态。
第一财经此前报道,央行5天两度就人民币汇率权威发声。
例如,5月27日,全国外汇市场自律机制第七次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。
会议提及,企业要聚焦主业,树立“风险 中性”理念,避免偏离风险中性的“炒汇”行为,不要赌人民币汇率升值或贬值,久赌必输;5月23日,央行副行长刘国强谈及当前汇率形势时说,目前,我国外汇市场自主平衡,人民币汇率由市场决定,汇率预期平稳。
5月30日央行的举动也和上述表态一脉相承。
“其实提升外汇存款准备金率对外汇流动性的实质冲击有限,但信号意义极强。
此前几周,中间价就显示了类似的信号,因为人民币中间价往往都比模型预测得更弱一些,”另一名外资行交易员对记者表示,“虽然此前央行已经宣布停用 逆周期因子,但其实模型的测算显示,在宣布停用前的几个月,逆周期因子就已经淡出了。
因此如今逆周期因子是否会重出江湖,也可能需要预判。
” “揣测(可以升值来抵消输入性通胀)的前提就错了,中国和美国不同,中国不存在全面通胀,只是PPI和CPI的剪刀差扩大。
比起大宗商品动辄超100%的涨幅,外汇的这点升值幅度根本微不足道。
”中航信托宏观策略总监吴照银对记者表示。